上好新生入學的第一課,就是教育他們走好人生的第一步。為貫徹落實《貴州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關于在全省技工院校開展2018秋季開學第一課活動的通知》(黔人社函【2018】193號),大力弘揚和培育工匠精神。 9月18日下午,學院一院(航空機電分院)四系(汽車工程系、現代服務系、烹飪系、藝術系)近500學生走進學院500人演播廳。15:40分,課堂在同學們熱烈掌聲中拉開帷幕,龍波副院長為大家講授“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 首先,龍波副院長以“工匠”含義為切入點,用通俗的語言從三個方面詮釋了“工匠精神”的基本內涵: 第一、在思想層面,愛崗敬業、無私奉獻。中華民族歷來有“敬業樂群”“忠于職守”的傳統。早在春秋時期,孔子就主張人在一生中始終要“執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 。“執事敬”,是指行事要嚴肅認真不怠慢;“事思敬”,是指臨事要專心致志不懈怠;“修己以敬”,是指加強自身修養保持恭敬謙遜的態度。敬業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也是當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之一。 第二、目標層面。精益求進、盡善盡美。道家創始人老子說,“天下大事,必作于細”。中華文明的發展與繁榮也集中體現在能工巧匠創作的各種各樣精致細膩的物品之中,比如青銅器、絲綢、刺繡、陶瓷等等。北宋徽宗時燒制的汝瓷,其釉如“雨過天青云破處,千峰碧波翠色來”,被稱為“縱有家財萬貫,不如汝瓷一片”。瑞士手表得以譽滿天下、暢銷世界、成為經典,靠的就是制表匠們對每一個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塊手表都精心打磨、專心雕琢的精益精神。 第三、開拓創新、持續專注。我國古代工匠大多窮其一生只專注于做一件事,或幾件內容相近的事情。《莊子》中記載的游刃有余的“庖丁解牛”、《核舟記》中記載的奇巧人王叔遠等大抵如此。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涌現出一大批優秀的能工巧匠,如前國家政協主席李瑞環,前北京市市長張百發,前國家體委主任伍紹祖,前全國人大常委副委員長倪志福、郝建秀等,他們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改革開放以來,“漢字激光照排系統之父——王選”、“中國第一、全球第二的充電電池制造商——王傳福”等都是“工匠精神”的優秀傳承者,他們的創新影響了中國,也影響了世界。 其次。龍波副院長在講述“工匠精神”與強國之夢之間的關系時,用古今中外與自己身邊的生活案例解讀黨和國家的“一帶一路”,《中國制造2025》等宏觀戰略措施,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科技創新的主戰場,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所有這些都必須有數百萬計的大國工匠為支撐。 再次。龍波副院長通過播放曾祥博、李萬君、劉宇航、張新婷四個能工巧匠成長經歷的視頻。通過視屏,他(她)們共同點就那就是在各自崗位上,兢兢業業,精益求精,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實現了各自的人生價值,體現了“工匠精神”助我成長。 最后,龍波副院長介紹了學校的杰出校友,回顧了從2016年以來,學校在職教師和在校學生參加貴州省各種技能大賽的獲獎情況。使同學們為之歡欣與鼓舞 60分鐘的開學第一課在學生的掌聲中結束了,它留給同學們闡述了“只要以“工匠精神”為引領,以杰出校友和在校各位技能大師為榜樣,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愛一行,學一行,干一行,鉆一行,精一行,就能最終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道理,讓同學們自己去感悟,去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