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活動在豐富中華文化內涵之余,讓同學們也收獲快樂。
制作風箏 蹴鞠
繪彩蛋 踩高蹺
誦讀《祭萬姓先祖祭文》 解九連環、魯班鎖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一般是在公歷4月5號前后,即春分后第15日。這一時節,生氣旺盛、陰氣衰退,萬物“吐故納新”,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與行清(墓祭)的好時節。清明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清明節是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掃墓祭祀、緬懷祖先,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以來的優良傳統,不僅有利于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族共同記憶,還可促進家族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清明節融匯自然節氣與人文風俗為一體,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先祖們追求“天、地、人”的和諧合一,講究順應天時地宜、遵循自然規律的思想。清明時節有很多的習俗,比如:祭掃墳墓、踏青郊游、蕩秋千、蹴鞠、植樹、放風箏、插柳等等。雖然各地習俗不盡相同,但掃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題。
清明也是二十四節氣之一,“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 到了清明,氣溫變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所以清明對于古代農業生產而言是一個重要的節氣。農諺說 “清明前后,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正是說的這個道理。
文 甄琳竹
圖 甄琳竹
責任編輯/高鈺欣
一級審核/夏青
二級審核/陳樺
三級審核/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