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表彰全國優秀教師1432名和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158名,學校航空機電分院教師趙青松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
趙青松出生于1984年,現在是貴州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的一名教師。工作14年來,他已從一名普通的操作工人,成長為一級實習指導教師、省級創新工作室領辦人、學校數控銑技術特殊人才、數控銑專業帶頭人。
從普通銑床到數控銑床,他用了兩年時間自學成才;從數控銑工再變身數控能手,他繼續刻苦學習不斷超越自我。
2002年,趙青松一頭扎在機械加工行業,他清楚的意識到數控加工中心是未來發展方向,而熟練掌握機械設計知識和設計軟件是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所不可或缺的,于是他白天教學生,一到晚上,他便一頭扎進各種加工制造軟件。
面對數控機床操作界面,趙青松一有空就站在數控機床前,反復地看,反復地琢磨,不懂就看書上網學習,終于系統地掌握計算機輔助設計與編程,并且能熟練使用各類加工設備和設計制造軟件UG、CAXA制造工程師/CAXA數控車、Master CAM 、Pro/E、CAD,成為較全面掌握不同類型數控機床編程、操作的技術能手。
在工作的過程中,趙青松掌握了不同類型模具的設計方案和制造流程,積累了實踐工作經驗。進入學校任教后,對于這些來之不易的知識和經驗,他卻從不藏著掖著,不但傳授于學生、分享給老師,而且還為一些中小微企業提供技術上的幫助。
2016年4月,由趙青松老師領辦的“趙青松勞模創新工作室”創建,共8名骨干教師組成。工作室自組建以來,圍繞學校中心工作,結合航空工業生產和職業技能教育的特點,重點抓好技術創新、技術改革建設、實訓教學創新。通過推行“技術交流授課法、技能操作分析法、崗位練兵幫教法”,積極發揮小組成員的傳、幫、帶作用,全面提升職工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效能力。
2017年,“趙青松勞模創新工作室”榮獲“貴州省勞模創新工作室榮譽稱號”。
“對待學生就像對待產品一樣,嚴格把控質量,精雕細琢。”面對學校學生,趙青松老師提出比其他老師更高更嚴的要求,他常說:“技能人才關乎企業發展,要注重對技能人才的培育和質量把控。”
從教以來,趙青松每年培養的技能人才百余名,其中,部分技能人才還成功入圍市級、省級和國家級的技能大賽。“培養技能人才,不僅要傳授他們技能,提升技術水平,更要培養他們的職業觀和創新能力。”趙青松說。
同時,趙青松先后獲得了貴州省 “創新能手”、省級“優秀教師”、“年度貴州省青年崗位能手”,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數控項目第一名及優秀指導教師,省級大賽獲數控銑/數控車團體賽項目第一名等榮譽。